首页_门徒娱乐_平台注册登录首页
首页_门徒娱乐_平台注册登录首页
全站搜索
新闻详情
绿洲时评 从“龙抬头”看中国的农耕文化传承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4-03-12 20:11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龙抬头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,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。千年来,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竹篱茅舍,都会在这一天驱使耕牛开始春耕,这是一个象征,一个寓意着春

 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“龙抬头”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,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。千年来,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竹篱茅舍,都会在这一天驱使耕牛开始春耕,这是一个象征,一个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开始,百姓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喜获丰收。

  五千年来,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。民之大事在于农,历代统治者都将农事视为中国的头等大事,作为农业节日的“龙抬头”,也流传至今。同它一起流传下来的,还有中国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,经过长期的发展,农耕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,也成为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之基和中华民族的根和魂。

  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日),又被称为春耕节、农事节、春龙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“龙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年仲春卯月之初,“龙角星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

  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,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,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,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“图腾”。在农耕文化中,“龙抬头”标示着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
  同时,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,各种虫类开始复苏,使人生病、毁坏庄稼。古人认为,龙是鳞虫之长,龙出来了,那些小虫子都会吓得躲起来。所以,不论是求雨还是消灭虫害,都是古人对平安健康、五谷丰登的一种期盼。

  千年来,人们都将“龙抬头”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、驱邪禳灾、盈车嘉穗的日子,并流传至今。

  从先周时期《诗经》中的“九月筑场圃,十月纳禾稼。黍稷重穋,禾麻菽麦。嗟我农夫,我稼既同,上入执宫功。昼尔于茅,宵尔索绹。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谷。”到明清时期的“最是农家乐,收成十月天。春耕余谷种,秋税了官钱。儿女团朝日,鸡豚散野田。临翁相见处,凶稔说明年。”从古至今涌现出的无数描绘农耕的诗词,彰显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。

  这六个字,道出了五千年来中国的根。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,自古以来的经济、社会都与农耕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可以说中华文明就是在农耕文化的根基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。

  关于农业的最早起源,中国有着种种的传说,有观点认为农业起源于神农氏,但也有人认为是烈山氏或炎帝之子发明了农业。而在司马迁的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更是有着“时播百谷草木,淳化鸟兽虫蛾”的记载,据此认为农业起源于黄帝。

  农耕文化的技术发展受环境区域的影响极大。因此,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原人民主要以培育粟、黍等旱地农作物为主;长江流域的南方人民则主要以培育水稻等水田农作物为主。经过长期发展演变,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三大农耕文化,即以北方为主的旱地农业、以南方为主的水田农业和以西北为主的畜牧农业。

  至秦汉时期,农耕经济更是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力,随着科技的进步,农业也发展的更为专业,官方的有效组织,百姓的管理开发,使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。“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”的兴盛景象,也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农业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期,农民依然排在“士、农、工、商”中的第二位,足可见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程度,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。汉初时期,农业被视为政务之本,经济的根本支柱。《齐民要术》等经济著作强调“以农为本”,在“盐铁论会议”上,桑弘羊主张农商并重,提倡“盐铁官营”政策。汉初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,包括重农抑商的观念,限制商业活动,鼓励农业生产。

  从“民之大事在农”到“富民者,以农桑为本”,再到“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”以及“夫谷帛实天下之命”,重农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。古人云:“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深刻勾勒着农业在国家兴衰中的根本地位。农本治邦,乃中华文明的千古至道。

  时至今日,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,但对仍是一个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,农业的重要地位依然不可撼动。

  “人多地少”是我国发展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,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,我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,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,有力回答了“谁来养活中国”的问题。而这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,离不开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,让中国粮食的根基更实、民心更稳。

  科技,也为古老的农耕文化插上了现代的翅膀。中国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.5亿亩,就在2023年,东营市盐碱地小麦亩产破千斤引来央视点赞。古往今来被称为“耕地禁区”的盐碱滩上,如今却翻滚着金色麦浪。

 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,农耕文化不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,也深深渗透到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中,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。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,中国的农业正朝着现代化、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进。

  在新的征程中,我们不仅要将农耕文化传承下去,更要将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,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,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成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,在新时代绽放异彩,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精神滋养和力量支撑。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22 首页_门徒娱乐_平台注册登录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